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进一步抓好扭亏增盈的几项具体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6:06:10  浏览:965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抓好扭亏增盈的几项具体规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抓好扭亏增盈的几项具体规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



一、切实抓好亏损企业的班子建设。对那些合力不强、素质较差、管理无方、开拓无招的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能扶助的扶助,该调整的调整。要从多方面选择懂管理、善开拓、有招数、会治厂的人充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各级政府、企业主管部门要下功夫一户一户地解决好这个问
题。
二、省、市、县各级主要领导都要落实包保重点亏损企业责任制。要脚踏实地地深入企业,摸清底数,查清原因,研究对策,分别从企业管理、工艺技术、设备状况、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等方面入手进行诊断,一项一项地做出攻关方案,组织和带领广大职工认真实施。凡属领导包保的
企业,都要设置联络员进行监督考核,不变面貌,绝不撒手。这一条要做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各级政府、各部门要下大力气帮助企业抓好新产品开发,认真搞好产品结构调整。对起点高、见效快的新产品,财政部门要拿出一块资金,用于借款或贴息;银行部门要在贷款上予以优先保证;税务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减免税照顾。有关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要与亏损企业建立技
术转让关系,受益单位要对转让科研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奖励或效益分成。
四、通过联合兼并促进扭亏增盈。要在各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以促进企业的联合或兼并。
(一)被兼并亏损企业生产的产品所实现的利税,全部留给兼并企业用于外理被兼并亏损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直至处理完毕为止。
(二)被兼并企业占用银行贷款,可在一至三年内计息不加息,遇有特殊情况,可采取一事一议办法解决。
(三)兼并企业因兼并亏损企业而减少利润,不影响经营者的经营成绩,不减少原厂职工个人收入;减少利润部分,视为实现利润照提福利、奖励基金。被兼并亏损企业效益一时上不来的,职工收入可略低于兼并企业。
五、根据《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企业继续生产积压产品的通知》(国发〔1991〕35号)精神,对于基本没有生产手段或设备极端落后、产品质次价高、平均产销率在50%以下、改造无方向、扭亏无指望、兼并无对象的亏损企业,要限期进行整顿。整顿无效的,由各级政府下达
关停指令,关停期间由财政核拨维护费,银行贷款按有关规定处理。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改变面貌的企业,按《破产法》外理;企业职工由人事、劳动部门部帮助安排就业,安排不了的,接近退休年龄的提前退休,不够退休年龄的,由企业主管部门帮助广开生产门路,开展生产自救,鼓励自
谋职业或等待就业。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关停企业的善后事宜,采取待业保险等措施,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确保社会安定。对一些长期亏损、又无法兼并调整的企业,在落实债权、债务之后,可以划小核算单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小型亏损企业也可以划为预算外管理,实
行租赁或拍卖。经营者要保证国家资产不受损失和职工的基本工资。凡是增加亏损的企业或没有扭亏的企业,一律不得发放综合奖,工资要从严掌握,一律不得上浮。为鼓励尽快扭亏,对去年亏损,到今年年底全部扭亏,奖金有来源并经审计核实的企业,可发放企业最高限综合奖;对比去
年减亏70%以上的企业,可发放二个月职工平均工资的综合奖;对减亏在50%至69%的企业可发放一个月的综合奖。具体事宜由主管部门和劳动门掌握。
注:此规定是省政府根据《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吉发〔1991〕14号)制定的,以吉政发〔1991〕42号文发布。

关于扩大销售的几项具体规定
一、对销售人员的奖励,各级工商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厂一策”、“一品一策”的办法,提取销售费用的比例可视产品滞销程度、积压时间长短、回款快慢而定。实行销售大包干的企业,在包干费用中可扣除非工资性开支,但原则上不超过60%;其余部分作为个
人所得,按企业平均工资计入工资总额。个别企业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扣除比例,以确保销售人员的收入。具体办理程序仍按《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搞活经济促进当前工业生产发展的若干规定》(吉政发〔1990〕42号)执行。
二、在省内实行社会全员销售,凡对直接帮助企业销售超储、积压、冷背、呆滞产品的人员,均可享受该企业有关奖励待遇,并视同企业人员履行各种手续。
三、对企业清欠回来的各种实物,经地方企业主管部门会同工商、税务部门认定后,出据证明,销售时可不缴纳营业税和市场管理费等;属于原材料的物资,允许企业一次性经营和出售。
四、以税大利小的企业,因降价处理积压产品完不成利润承包计划的,用增加的税收来抵补减少的利润。涉及两级财政的,也要执行这一规定。
五、对催收一九九一年三月底以前欠款的有贡献人员,实行奖励政策,由企业根据欠款时间长短、额度大小、清欠难易程度自行确定奖励办法和奖励金额。这部分奖金不征个人收入调节税,突破企业工资计划部分,可不计入工资总额。
六、取消对省内生产的彩色电视机的专营。农药、农膜、小化肥在坚持专营的基础上,由工商双方签订购销合同。合同定购的必须按合同执行;合同订购以外的,允许生产企业在省内外自行销售。在省内销售部分必须执行环节价;向省外销售的价格,由企业自行确定,专营部门要提供
一切方便。
七、凡属省和省以下管理价格的品种,按省政府和物价局的有关文件执行(国营商业企业“四放开”试点单位除外)。省里确定放开的品种,各地必须坚决执行,一律不得截留。
八、对国合商业及生产经营部门的经营范围、经营品种、经营方式,除国家有专项规定的品种外,均实行放开经营,但对扩大的经营范围和品种,需向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省内各地区之间的市场,必须全面通开,不得搞任何形式的封锁。
九、凡购置用于生产、经营、科研、教学、医疗的控购商品(包括省内生产的针绵织品、彩电、冰箱、摩托车、自行车等控购商品,)只要资金来源正当均可购置。省内生产的书写纸、印刷纸暂不列入专控商品范围。各地规定的征收专控商品附加费可暂停征收。
注:此规定是省政府根据《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吉发〔1991〕14号)制定的,以吉政发〔1991〕42号文发布。

关于活化资金的几项具体规定
一、解开企业间相互拖欠的“债务链”。为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资金环境。
(一)继续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在各级政府清欠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银行划出一定的规模和资金,按收款方余额留给企业一定比例回流资金的办法,进行各专业行系统内和跨专业行的省内重点行业清欠。
(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解决好财政的欠拨、欠退、欠补问题。财政应拨、应退、应补的资金,应尽快拨补到位。当前,我省财政短收额较大,要节约开支,压缩各种费用,已经下达的压缩开支指标一定要完成。
(三)严格结算纪律,认真执行加罚滞纳金制度。按照国家关于严格结算纪律的要求,凡实行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企业,从九月一日开始,认真执行加罚滞纳金制度。各专业行实行行长责任制,认真督促实行。银行要认真审查拒付货款理由,把好拒付关口。凡收款方能证明是被无理拒
付的,付款方要按原托收付款期加罚滞纳金和付款。银行经办人能鉴定但仍同意无理拒付的,要承担一半滞纳金。银行要留足备付金,无论是因为备付金不足;还是经办人有意造成的压票、退票,滞纳金均由经办银行负担。
(四)推行商业票据结算,开展票据贴现、再贴现业务。没有实行托收承付结算办法,或销售计划外产品、平销产品、滞销产品的企业,购货方不能立即付款时,应由购货方开出商业汇票(可申请银行承兑),约期承兑。供货方可以拿票据到当地银行办理贴现贷款,专业行可以到人民
银行办理再贴现。
二、促销压库,降低资金占用水平。
(一)工商企业降价销售一九九0年底以前(下同)的积压产(商)品减少的利润,按完成同额利润计划考核。由于降价处理积压产品而出现减利或亏损的企业,要积极落实扭亏措施,银行仍按企业的原有划类等级予以贷款。
(二)降价处理积压产(商)品的损失,原则上当年外理完毕。损失额过大的,允许跨年处理,最长期限不超过三年。在规定处理期内,银行按基准利率收息。纳税有困难的,按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经报批给予减免税照顾。
(三)降价外理积压产(商)品后仍有利润的企业,在留利中提留奖励基金和福利基金时,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可把降价减少的利润作为虚利润计入利润基数,不得因降价损失影响职工的奖金和福利。实行减亏包干的企业提留奖励基金,比照有利润企业的办法办理。
三、优化资金增量投向,盘活资金存量。
(一)以销定产,以销定贷。各地要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企业继续生产积压产品的通知》(国发〔1991〕35号)精神,对所属企业分类排队,除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品外,按照产销率划分,超过80%的为畅销产品,50-80%为平销产品,50%以下的为滞销产
品。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在贷款、投放、能源、交通和原材料供应上,优先供应畅销产品的生产,适量支持平销产品的生产,严格控制滞销产品的生产。

(二)对国家和省向“双保”企业和重点企业的倾斜资金必须及时足额到位;收回的贷款要优先满足这些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坚决扭转“抽肥补瘦”的倾向。在“双保”企业和重点企业内部,也要贯彻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原则,尽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对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的亏损企业要给予重点扶持,分期分批地安排小额技措贷款和科技开发贷款,同级财政部门视财力的可能予以适当贴息;对生产适销新产品所需的流动资金,在贷款发放上要予以支持,并在资金上要与“老包袱”产品分别管理,分别贷放和回收。
四、开拓资金市场,广辟资金渠道。
(一)工商企业可在职工自愿的前提下,发行企业内部债券。企业内部债券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利率最高不超过银行同期限居民定期储蓄利率的20%。内部债券筹集的资金一般只能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不足,凡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其投资项目必须纳入国家控制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二)工商企业可以向社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以筹措短期流动资金。债券的期限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九个月,利率可在同档次储蓄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企业短期融资债券可以委托金融机构发行,代理发售机构可按债券总额收取2‰以下的手续费。企业短期融资债券发行后,
可通过经营证券转让业务的金融机构上市转让。
企业发行内部债券、短期融资债券,要报经人民银行批准。企业一次发行每一种债券额在二百万元(含二百万元)以下的,由人民银行市、地、州分行审批;发行二百万元以上的,由人民银行市、地、州分行审批,报省行审批。人民银行要简化审批手续,服务上门,积极主动地帮助企
业解决资金困难,债券额度不足时,及时向国家申报追加计划。
(三)积极做好吸收外资、合资、合作资金工作,解决省内建设资金和生产流通资金的部分缺口。对引进外资有功人员可以适当奖励。奖金额可根据引进资金额度大小、期限长短、利率高低等情况,由各市、地、州自行确定。
五、切实增加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提高企业自有资金水平。
(一)所有企业都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将库存物资调价升值部分全部调增流动资金。
(二)工商企业要按规定将税后留利的10-15%的比例补充自有流动资金。对税后留利中按规定增补自有流动资金部分,给予免交“两金”的照顾。
(三)在不调整上缴包干基数的前提下,全省普遍实行按销售收入1%增补自有流动资金的办法(国家另有规定的7户省属企业除外),增补资金税前列支,一定五年不变。
注:此规定是省政府根据《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吉发〔1991〕14号)制定的,以吉政发〔1991〕42号文发布。



1991年8月1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材料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

环办〔2008〕46号


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材料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商 务 部办公厅
文件

科 技 部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局(厅)、商务主管部门和科技厅(科委、科技局),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和产业升级,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2008年5月20~21日,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在天津市召开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
  
  现将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三部领导在会议上的讲话、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报告和会议总结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学习贯彻。
  
  附件:1.环境保护部傅雯娟组长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商务部马秀红副部长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报告
  
   5.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科技部办公厅



  二○○八年七月七日



附件一:

环境保护部傅雯娟组长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马秀红副部长、曹健林副部长、王治平副市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损失。首先让我们对遇难者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对来自灾区重庆、甘肃等地的代表,以及家处灾区或有亲朋在灾区的代表,表示诚挚的慰问及深切的祝愿。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夺取抗震救灾的最终胜利。
  
  早在2007年底,原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就计划联合主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部署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有关工作。今天,会议如期召开。本次会议是三部门联合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此我谨代表环境保护部对参加会议的领导、代表,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对为会议举办做了大量筹备工作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天津市环保局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加上不尽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首位,近1/3的国土面临水土流失,受到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亿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
  
  我国政府直面环境保护严峻形势,2006年以来,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等重要文件。党的十七大更是把环境保护摆上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明确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狠抓落实,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6年下降3.14%和4.66%,第一次出现了“拐点”,实现双下降。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的成效开始显现,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与经济的融合有了可喜变化,环保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面对成绩,我们要清醒的看到,当前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离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还有很大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以解决资源和环境瓶颈问题为突破口,不断调整发展模式、消费方式和创新环保思路,努力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寻求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物产生最小化,通过企业清洁生产,企业间物质交换、能量流动、污染控制,基础设施共享等手段,建立起“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产业共生体系和高效、清洁、安全的资源利用体系,是实现开发区节能、降耗、减排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态和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构建生态文明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近代工业文明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干扰也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引发了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地球已难以支撑工业文明的持续发展。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这就是生态文明。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文明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短短几年时间,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国范围内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得到迅速发展。
  
  作为循环经济引入及推动者,原国家环保总局从2000年开始,已经先期在全国范围内对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截至2006年底,已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达26个。2007年4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共同推进国家级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推动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已有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率先完成了规划预期的阶段目标。今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了三部门组织的现场验收,正式批准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各生态园区建设单位紧密结合园区特点,已经探索、总结出许多成功的做法:一是领导重视,规划先行。这也是我们总结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得到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各单位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都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此同时,编制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用于指导园区建设工作。二是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各单位通过制定政策和保障制度等措施鼓励、引导园区生态工业建设工作。三是多措并举,狠抓落实。通过实施补链项目、发展静脉产业、加强基础和集中服务设施建设、开展企业清洁生产,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推动废物减量化和源头控制、推进废物循环代谢链形成、实现资源化利用。四是强化监管,节能减排。各园区建设中,注重加强环境监管,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目前,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已在我国全面启动。不久前,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也都通过了三部门联合组织的专家论证。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共同研究探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有关问题,更是对全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指导和部署。可以预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必将有力地提高开发区经济增长质量、优化环境、实现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持续、稳步、快速发展,下一步三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各类开发区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实践。三部门将联合有关部委共同研究制定鼓励开发区发展生态工业的经济政策,通过优惠税收、贷款、财政补贴、土地利用等方式,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对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给予一定程度的扶持。
  
  二是加强对生态工业园区的分类指导,促进节能减排的深入开展。
  
  三是加强环境监管,促进开发区生态工业健康发展。通过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规划、源头和产业布局入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开发区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格实行环境准入制度,强化绿色招商。同时,加快环境技术标准和技术政策的制定工作,将“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无害化”作为污染防治的基本途径。
  
  四是完善管理体系,推动园区生态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绩效评估,加强园区建设的现场检查和业务指导。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年度总结制度,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动态管理体系。
  
  五是加强和鼓励技术研发,解决生态工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大力支持和鼓励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将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纳入科技计划,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和示范推广。
  
  六是加强宣传培训,形成有利于生态工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为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附件二:

商务部马秀红副部长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王治平副市长,尊敬的傅雯娟副部长、曹健林副部长,各位开发区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同志们:
  
  今天是全国哀悼日。首先,我代表商务部向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同胞的家属和灾区人民表示亲切慰问。目前,商务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组织大批救灾物资运抵灾区。今天到会的有全国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为抗震救灾工作贡献力量。我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有序有效指挥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一定能帮助灾区重建家园!
  
  商务部作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同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共同开展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结合当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情况,我对加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谈几点意见,供会议参考。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小平同志积极倡导和亲切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自1984年国家批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家级开发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城市建设、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结构、集约利用土地等方面,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土地集约程度较高、现代制造业集中、产业集聚效应突出的开放型多功能综合产业园区。
  
  2007年,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96亿元,工业增加值9199.7亿元,工业总产值(现价)38426.3亿元,税收收入2036.8亿元,出口1780.8亿美元,进口152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3.2亿美元,依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5%、24.1%、27.3%、29.7%、19.3%、14.2%和17.8%。地区生产总值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高于全国增幅14和4.2个百分点。
  
  当前,国家级开发区发展面临税收政策调整、资源和能源紧缺、环保标准提高等新的形势。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增创新的发展优势是国家级开发区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级开发区要坚持国务院确定的“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坚持科学发展,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努力构建和谐开发区。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开发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开发区放在开发区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和集约化发展道路,努力促进土地等各种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开发区。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通过对现有开发区进行生态化改造,在不同产业、企业之间构建产业生态链网,率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国家级开发区在生态建设方面率先垂范,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与工作机制,不但对于国家级开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将为全国其他各类工业聚集区和全国生态建设工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进而为实现国家的生态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加强领导,务实推进
  
  一直以来,商务部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国家级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在2006年商务部《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开发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国家级开发区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7年,商务部会同环境保护部制订下发了《关于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从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绿色招商,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企业节能减排主体作用,推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监管职能,加快中介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大政策引导和调控力度以及建立健全问责制和考核制度等十个方面提出推动相关工作的具体意见。通过这些工作,推动开发区在强化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注重区域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工业园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2007年,商务部全面启动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与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共同研究拟订了工作通知、管理办法,及时向国务院报告进展情况。今年,三部门继续联合开展一系列工作,还将根据这次会议的情况研究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经过几个部门的共同努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先后已批准启动了苏州工业园区、天津、大连、烟台、福州、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国家级开发区生态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今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家园区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5月,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论证。总的来说,国家级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正在健康有序的展开。
  
  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需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加强组织,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强化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在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同时,要强化绿色招商和环保前置审批;要加强基础和集中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要树立典型,引导企业、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建设。
  
  三、明确目标,措施有力
  
  通过三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国家级开发区的共同努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到目前为止,已批准26个开发区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东部地区最先启动创建工作的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努力,不少已具备考核验收和命名的条件。三个部门制订实施的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基本形成了一套科学有序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但应看到,这项工作仍处起步阶段,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任重而道远。
  
  下一步,商务部将与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一起继续推进此项工作。首先,要研究制定政策,在资金安排、项目审批等方面研究配套的支持和鼓励措施;第二,按照程序和标准对完成创建工作的开发区进行验收,并对验收合格的创建单位共同授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称号;第三,要研究进一步完善有关生态工业园区的标准、指标设置和管理办法,改进工作方法,使其更加贴合开发区的建设实际,体现分类指导原则;第四,要发挥已创建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宣传,对尚未制定建设规划的开发区,特别是中西部开发区给予培训指导,支持制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和启动创建工作。
  
  国家级开发区要高度重视,按照三部门的通知要求,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首先,要加快产业升级、布局优化,增加技术先进互补性强的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在不同产业、企业之间,构建互补的生态工业网链,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同时,要加强和规范开发区环境管理的制度建设,严格环境准入,强化绿色招商,按功能定位和生态链框架,有选择地进行补链招商。此外,在污染控制和减排方面,国家级开发区应当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已经批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国家级开发区,要把创建作为推动开发区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机遇,切切实实按照规划和标准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其他国家级开发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尽快开展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工作。
  
  我相信,在三部门的联合推动和各类开发区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必将推动国家级开发区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发展方针,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在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积极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三部门通过此项工作形成的有效的联合工作机制,对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在推动国家级开发区条例的制订,指导国家级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作方面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各地政府、环保、商务、科技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天津市有关部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此次会议提供了精心的安排和会务组织工作,新闻界的朋友也专程到会,我代表商务部表示感谢!
  
  最后,预祝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大家!





附件三:

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傅部长、马部长、王市长,各位代表、同志们:
  
  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天津召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这是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学技术部三部门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方面组织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我谨代表科学技术部对各位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向大会承办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大家知道,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灾害,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科技部也与环境保护部、商务部一样,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整合科技资源、发挥科技优势,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今天是全国哀悼日,我们向遇难者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来自灾区的与会同志表示诚挚的慰问,我们只有加倍努力的工作,来表达我们的哀思。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一位跃至世界第四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从温饱不足逐步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高速发展带来的能源短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也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此长期下去,将造成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的被动局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一重大课题引起了全国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也包括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忧虑。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奋斗目标。在今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其他工业聚集区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两大类园区,所谓工业园(Industry Zone)和科学园(Science Park)在同一目标下统一标准的一致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学技术部三部门为此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联合推动这一工作。这一行动也得到了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我们三部门将同心协力,把这一工作广泛深入地推动下去。
  
  今年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建区二十周年,也是以其为代表的国家高新区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管理创新,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二十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的统计,2007年54个国家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总收入5.4万亿元,工业总产值4.4万亿元;国家高新区的R&D总投入已接近全国R&D投入的40%,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探索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家高新区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之一,成为探索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行者。
  
  国家高新区从建设之初,就比较重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推动环境优美、绿色生产、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了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去年国家高新区平均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2吨标准煤的36.7%。目前已有2/3的国家高新区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家高新区的归口管理和业务指导部门,会同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积极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在国家高新区内的开展。截止目前,苏州高新区已经被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技部三部门联合批准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无锡高新区正在创建之中,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华苑产业区和昆明高新区的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论证。我们希望更多的高新区能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今年4月18日,中关村科技园举行生态型园区建设启动大会,计划在未来十年内,通过优惠政策,产业规划和资金扶持等手段,全力打造环境保护产业集群发展。
  
  大家都知道科技部是抓科技发展的,而科技发展的重点首当其冲的就是社会最紧迫、最重大需求中的科技问题。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也需要在体制和机制及政策方面系统推进。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对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进行了重点安排。同时,科技部也推出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针对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提出了具体行动目标:我们要推广200项成熟节能减排技术、实施50项重大集成应用示范工程;攻克300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国家节能减排的整体技术水平;加强节能减排科技支撑平台建设,部署并完善节能减排方面的5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提高国家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一大批项目正在准备,一些已经启动;也得到了各地区、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和科技队伍的热烈响应与积极支持。希望各国家高新区和经开区及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试点园区的积极参与,把国家目标、地方需求和区域产业特色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成为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区。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这次会议,有相关省市环保、商务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同志,有来自所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试点园区的从事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工作的同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展示自己、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相信大家一定会各有收获,不虚此行。相信本次会议的举行一定会进一步推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进程。
  
  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附件四:



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建设 促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报告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同志们:
  
  今天,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在这里召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会议主要目的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和产业升级,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刚才,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的部领导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为已获批准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了授牌,会议还将交流和总结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初步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一下阶段的工作。下面,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委托,我就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谈以下几点。
  
  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4月27日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国家级开发区又好又快地发展,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决定共同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迄今为止,已批准建设26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26个园区中,按照类型划分:综合类园区17个,占总数的65%,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保税区1个,环保产业园1个,省级工业园区6个;行业类园区8个,占总数的31%,覆盖了制糖、电解铝、盐化工、矿山开采、磷煤化工、海洋化工、钢铁和煤化工等行业;静脉产业类园区1个,占总数的4%。按照地区划分,东部地区19个,占总数的73%;中西部地区7个,占总数的27%。
  
  伴随着各地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热情不断高涨,近年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体系建设也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2006年开始,颁布了一批标准和指南,包括《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3-2006)、《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4-2006)、《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5-2006)以及《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HJ/T 409-2007),这些标准和指南的出台,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指导,并推动了各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根据三部门《通知》精神,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组成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审核、命名和综合协调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推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日常工作。今年3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了现场验收。根据专家验收意见和公示情况,三部门批准上述3个园区为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近日,我们还组织召开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的专家论证会,四个园区的建设规划通过了专家论证。可以说,在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路线指引下,三部门联手推进,标志着我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加快发展期。
  
  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中,各单位紧密结合园区特点,已经探索、总结出许多成功的做法。
  
  (一)领导重视,规划先行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重视是关键,规划先行是前提。这是我们总结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得到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各单位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都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此同时,编制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用于指导园区建设工作。天津开发区在规划中明确了生态工业园发展和定位中要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二)政策引导,制度保障
  
  生态工业建设是一种新鲜事物,必要的政策鼓励、引导和制度保障非常重要。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制定了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工作意见,提出了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苏州高新区发挥技改资金对企业技术改造的导向作用,吸收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向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的项目;扶持苏钢集团、宝化碳黑等重点耗能企业淘汰能耗大、效益差、污染高的设备和产品。苏州工业园区出台了《绿色建筑评奖办法》,促进园区内绿色建筑的推广。无锡新区、苏州高新区等积极推行企业绿色采购。无锡新区有几十家企业建立了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经过清洁生产审核及ISO14001认证的产品,并对下游供应商实施严格的绿色采购制度。
  
  (三)多措并举,狠抓落实
  
  一是实施补链项目,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无锡新区针对电子信息业以加工制造为主,缺少核心技术研发,产业结构缺乏柔性的问题,大力引进半导体晶元和研发企业,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企业;由于这些重量级项目的引进,吸引了上下游补链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强化绿色招商和环保前置审批,重点引进“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项目,对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风险大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来对4450个项目进行了环保审批,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80多个,涉及投资金额5亿多美元。
  
  二是发展静脉产业,推进废物循环代谢链形成。苏州高新区针对电子类企业含重金属废弃物多的特点,引进日本同和矿业,回收贵金属,解决电子废物的综合利用问题。如利用湿法从电镀废液和旧线路板、CPU等电子废品中提炼出黄金,既重复利用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又产生了经济效益。苏州工业园区针对区内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产业密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了日本瑞环化工、台湾美加金属、佳龙科技等高水平的资源回收公司,建立了以电子废物回收利用为主体的静脉产业链。
  
  三是加强基础和集中服务设施建设,开展区域中水回用、污泥等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天津开发区在国内率先采用连续微滤和反渗透组合工艺建设中水回用工程。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再生水的水质标准,将再生水回用到工业高端用户,区内一些企业利用高纯度中水进行工艺生产,彻底改变了传统回用水在冲洗厕所、园林绿化、工业冷却等低端、小规模的应用局面,使再生水真正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资源,实现了循环经济理念。长三角地区水量充足,但水质性缺水严重。有关开发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注重中水回用。如苏州工业园区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区域性中水回用项目,一期工程1万吨/日的中水供蓝天热电厂作为冷却补给水使用。
  
  在污泥和废物资源化方面。无锡新区无锡益多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是省政府批准的第一家综合利用处理生活垃圾的环保热电厂示范工程,主要对新区及市部分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苏州工业园区投资2000万元引进德国安德里茨污泥干化设施,干化污泥送金华盛纸业公司热电厂用于焚烧发电。
  
  四是在企业层次开展清洁生产,推动废物减量化和源头控制。金桥出口加工区借鉴国外“废物最小化俱乐部”经验,成立了生态俱乐部,组织园区内企业环境负责人或老总与国内外专家定期交流环境管理、资源节约、污染减排、废物交换等想法和做法。苏州高新区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企业试点,及时推广佳能、爱普生、明基、华硕等10多家不同行业试点企业经验,开展试点企业绿色巡礼活动。
  
  (四)强化监管,节能减排
  
  实现节能减排,是当前我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最基本的目标和出发点。各园区建设中,注重加强环境监管,保障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无锡新区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查“未批先建”和已批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同时对化工、印染等重污染企业开展“升级达标”工作。针对一些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治理设施老化、排水不能稳定达标,总量超标等问题,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通过整改,重点污染的局部地区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通过发展生态工业,各园区资源、环境绩效不断提高,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
  
  当前,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应该看到,在思想认识、法律法规、技术进步、园区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够。一些开发区还没有看到和认识到发展生态工业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一些开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尚有待提高,对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心中无数,对国际上“绿色革命”和“绿色壁垒”的认识不高。二是法规政策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鼓励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宏观调控、财税金融优惠、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政策还比较缺失。一些园区补链项目的引进遭遇政策冲突的尴尬,受政策的限制,一些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补链项目无法引进、无法运转。三是技术创新不足。目前我国与生态工业发展相关的技术尚显薄弱,生态工业链中的物质流动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的生态化改造缺少技术支撑,制约了先进理念、管理和工具的有效发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质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四是部分园区创建工作停滞不前。目前部分得到创建批复的园区存在发育不良,园区建设工作停滞不前的情况。其中,有些是由于组织机构或法人单位变化造成的;有些是由于园区创建基础条件不成熟,与生态工业园区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有些是由于园区管理者对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不足,建设目标不明确,动机不正确,得到批复后就将工作搁置。
  
  此外,各园区由于自身的管理机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特点和发展方向不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源能源短缺,可利用土地不足,原有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生态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充分认识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多年来的实践和经验表明,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探索,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对于解决结构性污染和区域性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实现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及清洁生产要求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成员之间的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具有横向耦合性、纵向闭合性、区域整合性和结构柔性等优势,是区域层面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实践。
  
  (二)生态工业园区是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主题
  
  “十一五”期间是国家级开发区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商务部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开发区,鼓励和引导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特别是要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生态环保、节约集约用地、社会保障等内容纳入国家级开发区综合统计制度和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科技部也要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二次”创业中,在产业发展内涵上,按照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国家高新区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将有利于国家级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开发区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节能减排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开发区是工业集中区,节能减排任务十分关键和繁重。国家级开发区和其他各类开发区应该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生态工业是区域层次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具体体现,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开发区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要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开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保障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
  
  (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对全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对于全国各类各级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也有着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数量较多。工业园区的兴起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有少数工业园区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实行“扎口式”封闭管理,工业园区环境问题不断。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执法检查中,共检查工业园区1900多个、园区企业近3万家,查处违法企业4000多家。2007年5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对陕西、安徽、广西等地工业园区的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更为严重。上述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影响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国家级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可以促进各类开发区的生态化改造,强化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可以有效地带动省市级开发区的创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三部门联合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是我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为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对近期工作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一)领导重视,加快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各国家级开发区要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角度,提升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认识。要根据开发区自身条件,积极申请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请创建示范园区的开发区,要成立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门机构,切实加强园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开发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动员部署创建工作,要将创建工作各项任务、措施,逐一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个人,明确责任,加强考核。
  
  (二)注重规划编制,指导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是园区创建的重要依据和技术基础。要按照三部门《通知》规定的《建设规划和技术报告编制指南》编制要求,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建设规划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环境和经济状况,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产业链的发展等纳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形成可实施的项目。规划编制完成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使规划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三)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实践
  
  研究制定鼓励开发区发展生态工业的经济政策,通过优惠税收、贷款、财政补贴、土地利用等方式,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对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的工业园区给予一定程度的扶持。三部门要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开发区特点,研究制定鼓励不同行业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投资、税收和价格政策。拓展园区融资渠道,在政策上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中的关键项目予以重点支持。研究制定鼓励南方、北方不同地区水的梯级利用、中水回用的投资、税收和价格政策。研究制定不同行业企业的产品延伸责任制实施办法。研究制定鼓励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政策措施。
  
  (四)加强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是加快国家级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的示范建设。国家级开发区是当前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重点。我国目前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4家。要通过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在国家级开发区内部及区外不同产业、企业之间构建生态工业链网,实现产业升级、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化,达到节能降耗减排效果,促进国家级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
  
  二是鼓励省市级开发区广泛开展生态工业实践。各省市级开发区应根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要鼓励有条件的省市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批准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三是加强行业类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要根据推进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需要,在重点行业建设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随着废物问题的逐步突出,废弃资源再生利用日显重要,今后要加强对静脉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引导。要在深入调查基础上,提出国家静脉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培育和建设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
  
  (五)加强环境监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一是加强开发区环保机构和制度建设。在环境管理薄弱的开发区,设立环境管理专门机构,增加环境管理人员。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积极吸引社会团体和广大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活动,以解决环境管理力量的不足和被管理领域的不断扩大这一逐渐凸现的矛盾。
  
  二是强化开发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依法对开发区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没有执行环评的经济开发区和各类开发区责令补作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区域规划环评,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规划、源头和产业布局入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引导开发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防止开发区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是严格环境准入,强化绿色招商。开发区招商引资时,要按功能定位和生态链框架,有选择地进行补链招商,集中吸纳同类企业,促进产业链群形成,积极推动企业自发配套,促进补链工程的实施。以符合生态产业链群的企业引进为重点,将不符合产业导向、易造成环境污染、能耗消耗大、技术水平低的企业拒之门外。
  
  四是加快环境技术标准和技术政策的制定。要严格环境标准,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国家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促进企业采用环境友好工艺和技术;组织制定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标准体系,指导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要制订和完善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行业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将“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无害化”作为污染防治的基本途径。各地要加强地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
  
  (六)完善管理体系,推动园区生态工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验收工作。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已有不少单位取得了显著成绩和积极效果,完成了规划预期的阶段目标。三部门将根据《通知》要求,对条件成熟的单位,组织对园区的创建工作进行验收、命名。验收过程,要遵循“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和对环境保护从严要求的原则,严把质量关,真正体现示范作用。
  
  二是对已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的园区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绩效评估,加强园区建设的现场检查和业务指导。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年度总结制度,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动态管理体系。定期组织交流会议,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三是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通过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和验收工作的经验的不断总结,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管理办法,健全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要根据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适时地对试行中的各项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修订完善。
  
  (七)加强科学研究,突破生态工业发展的关键补链技术
  
  生态工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开采、生产、资源再生各个环节,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于单个企业或开发区而言,难以独立解决整条链条中资源循环利用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因此,国家应大力支持和鼓励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将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纳入科技计划,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和示范推广。要组织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和企业,大力开展生态工业技术、理论和实践科研工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态工业支撑体系,筛选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的生态工业技术,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技术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八)加强宣传培训,形成有利于生态工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各级环保、商务和科技管理部门要大力开展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和教育。促使园区管理者改变理念,清楚认识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对园区和周边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要结合自身的业务工作,制定生态工业发展的教育和培训计划,对各级开发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引导和组织媒体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实地采访和报道,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
  
  各开发区和工业聚集区是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实施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重要意义。申请参加示范的开发区和园区,要按照三部门《通知》要求,编制园区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后,切实按照规划内容进行实施。要定期汇报园区建设的进展,即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切实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环境绩效,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同志们,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让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附件五: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国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技部共同召开了这次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初步成果和经验,研究布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和工作,对今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代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这次会议做个总结,主要谈以下四点:
  
  一、会议的基本情况。
  
  会议总结了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全面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内容非常充实。
  
  昨天上午,傅雯娟、马秀红、曹健林副部长分别代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技部做了重要讲话,并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授牌。胥司长代表领导小组办公室做了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下午,与会代表围绕三位部领导的讲话和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今天上午,苏州工业园区等5个开发区的代表从不同方面介绍了经验,做了很好的发言。刚才,五个组的召集人分别汇报了分组讨论的情况。
  
  两天来,大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对做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将认真加以研究。作为会议承办单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本次会议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服务,协办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天津市环保局也承担了大量的会务组织工作。在此,我代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参会代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会议取得的成效
  
  尽管这次会议时间不长,但大家反映收获很大,达到了预期目的。
  
  第一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大家一致认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其他工业聚集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是开发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部门共同召开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第二是总结了经验,交流了工作。从2000年至今已批准创建了26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其中三个园区已获三部门批准认定。创建工作几年的实践表明,领导重视是前提,规划先行是基础,政策制度是保障,狠抓落实是关键,对与会代表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第三是提出了目标,明确了任务。会议从加强领导,注重规划编制,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分类指导和环境监管,完善管理体系,重视科学研究,强化宣传培训等八个方面,提出加快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要求,对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建议。
  
  在分组讨论中,大家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创建重要性的认识。有一种观念认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那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事情。随着全国产业转移,自己刚刚开始发展,有待形成产业规模,尚不到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的阶段,此时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将影响园区的发展。这种理解是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误解。生态工业主要是一种新型工业化模式,不仅仅是标准和门槛的问题。事实证明,企业生产不配套,产业布局不合理已严重制约了一些现有开发区的发展,亟待进行调整和改造。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开发区,特别是中西部开发区,应尽快将这项工作列入计划。
  
  二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我们要求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由开发区管委会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但大多数园区目前仅仅由管委会的一个部门甚至一两个人负责,其余部门参与力度不够。生态园区建设工作既涉及区内企业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更涉及招商、项目审批和科研开发,是实现产业集聚、升级的系统工程。在国家层面,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在省市、园区更需要相应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加强配合。
  
  三是规划的制订和实施。目前一些园区仍未启动规划编制工作;一些园区在规划编制中,基础数据不足、不准确,或者没有抓住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没有相应的措施。上述问题应引起充分的重视。我们要求各开发区规划先行,注重规划编制及实施。
  
  四是关于资金和政策扶持。在讨论中,大家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政策问题。一些开发区担忧,自己既没有生态园区建设的工作基础,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在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上存在很大的困难。昨天三位部领导讲话和胥司长的发言中都讲到,下一步三部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相关政策的制订,加强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
  
  五是结合实际,完善相关标准。自2006年综合类、行业类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试行标准,以及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颁布出台后,各地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开发区的产业基础、资源和环境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试行标准也存在着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的问题。例如,标准中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中水回用两个指标,对发展基础较好园区的速度要求,以及南方富水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实际情况考虑较少,存在着实际操作问题。对此,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期组织专家进行了标准修订的论证工作,争取尽快发布。
  
  六是关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一些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有园区提出建议国家加强对这些技术研发的支持,科技部已经在节能减排科技专项中做出了相关安排。
  
  四、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同志们,这次会议是三部门全面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第一次会议,标志着全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下面我代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希望各开发区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特别是关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等内容,围绕

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1第6号)




  《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修正案》已于2011年7月29日经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1年7月29日


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


  (1994年9月28日贵州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4年10月5日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 根据2011年7月29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修正案》第一次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全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行使代表的职权,履行代表的义务,发挥代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由选民直接选举或者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代表任期内出缺,由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依法进行补选。
  当选代表的代表资格,须依法进行审查、确认。确认后的代表资格,依法进行公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证,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按照统一的式样制发。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代表依照本办法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都是执行代表职务。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代表的权利,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代表执行代表职务。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集体行使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依法享有审议、表决、询问、选举,提出议案、质询案、罢免案的权利;享有视察、执法检查、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权利;享有言论免责、人身特别保护、物质报酬以及其他法定的权利。
  第五条 代表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二)按时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认真审议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发表意见,做好会议期间的各项工作;
  (三)积极参加统一组织的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履职活动;
  (四)加强履职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执行代表职务的能力;
  (五)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廉洁自律,公道正派,勤勉尽责;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代表应当接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评议和监督。
  
                  第二章   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
  
  第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参加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统一安排的会前各项准备工作,围绕代表大会要审议的议题进行专题调研、视察;走访选民或者选举单位,征集意见;准备向会议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参加讨论、修改拟提请大会审议的各项报告(草案)。
  第七条 代表在接到举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通知后,应当按时出席会议。因故不能出席会议的,应当在会议召开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书面请假,由本级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决定是否批准,并于会前通知代表本人。未请假或者请假未批准的缺席代表名单由大会主席团于大会闭会前印发各代表团。
  第八条 代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日程的安排,参加大会全体会议、代表团全体会议、代表小组会议,审议列入大会议程的各项议案和报告。
  代表可以被推选或者受邀请列席主席团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参加各项议案或者专题的讨论。
  第九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5人以上联名,有权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议案应当有案由、案据和方案。
  代表提出的议案是否列入本次大会会议议程,由主席团决定。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的议案,在交付大会表决前,提出议案的代表要求撤回的,经主席团同意,会议对该项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如果提出议案的部分代表要求撤回,而另一部分代表坚持提出,且符合法定人数,该项议案仍然有效。
  主席团决定不列入本次大会会议议程的议案,提出该议案的代表半数以上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向主席团提出复议要求,主席团应当予以复议和作出决定,答复提出议案的代表。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以对列入会议议程的议案或者准备交付大会表决的决议、决定草案,在表决前的24小时提出书面修正案。
  第十一条 代表在审议报告、议案时,可以向本级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有关国家机关应当派负责人员回答询问。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和其所属各工作部门,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代表提出的质询案,主席团可以决定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在主席团会议上、全体会议上、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或者有关的代表团会议上作口头答复;也可以决定由受质询机关负责人,作书面答复。
  在会议上作口头答复的,提出质询案的代表有权参加会议,发表意见;以书面答复的,应当印送提出质询案代表。
  提出质询案的代表半数以上对答复不满意的,由主席团决定,责成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情况特别复杂,会议期间答复不了的,经主席团决定,受质询机关应在闭会后3个月内向有关代表作出答复,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十三条 代表参加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选举,有权对主席团或者代表联名提出的各项职务的人选提出意见。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可以联名书面提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以及本级出席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候选人。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可以联名书面提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本级人民政府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候选人。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10以上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成员、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以上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本级人民政府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罢免案。
  代表提出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并提交有关的证据材料。被提出罢免的人员有权在审议罢免案会议上申辩意见。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10以上联名,可以书面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主席团审议决定提交大会全体会议表决,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由主席团决定提交大会表决。
  调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提名,全体会议通过。
  第十六条 代表参加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表决,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也可以弃权。
  代表参加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他人,也可以弃权。
  第十七条 代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大会秘书处转交有关机关办理。承办机关在接到代表所提建议、批评和意见后,应当认真研究办理,并在3个月内书面答复。
  代表对逾期不办理或者不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承办机关,可以要求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或者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责成承办机关负责人重新办理。
  
                  第三章   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受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
  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负责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及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在组织代表活动时,应当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接待和处理他们的来信来访,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服务。
  第十九条 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每个代表至少应当编入和参加一个代表小组的活动。
  每个代表小组可以推选1至2名代表为代表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制定小组活动计划,组织开展活动。代表小组每年至少活动两次。代表小组每次活动的内容,由代表小组组长征求代表意见确定。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参加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的对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组织代表视察、检查、专题调研的内容、时间和方式,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确定。
  代表可以参加集体视察、专题视察。代表可以持代表证就地进行视察。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要求,联系安排本级或者上级的代表持代表证就地进行视察。
  代表集体视察一般在原选举单位的行政区域内进行。如果必须跨原选举单位交叉进行视察的,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安排。
  代表按照本条规定进行视察,可以要求约见本级或者下级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被约见的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或者其委托的负责人员,应当会见并认真听取意见。
  代表进行视察、检查和专题调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情况,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向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
  代表持代表证进行视察时,遇有与代表本人或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问题,应当回避。
  代表根据安排,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第二十一条 代表参加视察、专题调研活动形成的报告,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转交有关机关、组织。对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研究处理情况应当向代表反馈。
  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以上联名,可以书面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主席团提议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主任会议或者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主席团全体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应邀列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省、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应邀列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二十四条 代表不在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所辖区域内工作、居住的,任期内每年至少到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听取一次意见。
  第二十五条 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专职执行代表职务每年占用的时间,省、设区的市、自治州代表不少于15天,县代表不少于10天,乡代表不少于7天。
  
                      第四章   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
  
  第二十六条 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和主席团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会议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人身自由的限制。
  执行机关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执行限制代表人身自由措施的报告,必须附有能认定性质的证据材料。
  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应当在接到执行机关报告后的3日内批复;不能及时召开常务委员会会议的,该级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先予决定,再向常务委员会下一次会议报告。
  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的,执行机关应在执行后的24小时内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常务委员会报告。
  经过查证,原呈报许可对代表实施法律规定的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定性材料有重大出入,执行错误的,由原呈报许可的机关负法律规定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 对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实施逮捕、刑事审判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执行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第二十九条 同时担任两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代表,除现行犯外,被实施法律规定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执行机关在执行前,应当分别报告有关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并按照其中最高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的批复执行。
  第三十条 代表在本行政区域外被司法机关采取法律规定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时,应当主动表明代表身份,出示代表证,并有权向本级或者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申诉。
  第三十一条 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其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时间保证和提供便利条件,按照正常出勤对待,享受所在单位的工资、奖金和其他待遇。
  无固定工资收入的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由本级财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贴。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执行代表职务所需各项费用,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编制年度预算,交由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列入预算,作为代表活动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闭会期间执行代表职务所需各项费用,由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列入预算,作为代表活动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建立接待代表的制度,通过召开代表座谈会,寄发征询代表意见表,处理代表来信来访提出的问题,登门走访代表等方式,加强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联系,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必要的条件。
  少数民族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时,各有关部门应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照顾。
  第三十四条 对有义务协助代表执行代表职务而拒绝履行义务的单位、组织和个人,有关国家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直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阻碍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根据情节,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国家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对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进行打击报复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国家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
  依照本条规定对需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治安管理处罚的单位和个人,由代表本人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提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由代表本人向司法机关提出控告,并抄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督促处理。
  
                        第五章   对代表的监督
  
  第三十五条 代表任期内因刑事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代表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服刑的,暂时停止其执行代表职务。
  暂时停止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本条第一款所列法律规定的措施执行期满或依法除,代表在任期内需要恢复执行代表职务的,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接到执行机关的法律文书后,应当立即研究决定是否恢复其执行代表职务,并通知本人、所在单位和代表小组。
  第三十六条 代表任期内有如下情形之一的,其代表资格终止:迁出或者调离本行政区域的;辞职被接受的;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被罢免的;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丧失行为能力的。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终止,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确认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终止,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确认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予以公告。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迁出或者调离本行政区域,应当书面报告原选举单位、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迁出或者调离本行政区域,应当书面报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在本行政区域内居住地址和工作单位发生变动,应当书面报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工作部门、常务委员会代表工作机构,或者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
  第三十八条 省、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选举他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辞职,由主任会议将其辞职请求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常务委员会决定接受辞职的,应当予以公告。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由常务委员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请求;常务委员会决定接受其辞职的,应当予以公告,并通知其原选区。
  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辞职,大会决定接受辞职的予以公告,并通知其原选区。
  第三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接受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罢免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的代表,原选举单位在举行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由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或者1/10以上代表联名书面向主席团提出;闭会期间,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或者常委会组成人员1/5以上联名书面向常务委员会提出。
  罢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必须由原选区的政党、人民团体单独或联合、或者由选民依法联名书面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
  罢免代表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和出具有关的材料。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出席审议罢免案的会议,申诉意见。
  罢免省、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全体会议表决。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必须获得全体代表或组成人员过半数的赞成票。
  罢免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是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派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到原选区主持;是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由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到原选区主持。可以召开选区选民大会,可以设投票站,也可以采取流动票箱的方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参加投票,表决有效;参加表决的选民过半数赞成始得通过。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8年7月15日贵州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联系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工作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