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市特殊人员救治救助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9:53:35  浏览:806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市特殊人员救治救助管理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市特殊人员救治救助管理办法的通知

眉府办发〔2010〕1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经开区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

现将《眉山市特殊人员救治救助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原《眉山市特殊人员医疗救治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眉府办发〔2006〕47号)作废。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眉山市特殊人员救治救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存权益,完善社会救治救助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特殊人员”是指发生在眉山市境内无法确定其姓名、住址、亲属的患有危及生命安全急危重症的流浪乞讨人员及其他人员。

第三条 特殊人员的救治工作主要由市、区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承担,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有对特殊人员实施救治的义务。

第四条 特殊人员的救助工作由相关民政救助机构承担。



第二章 救治救助原则



第五条 对特殊人员的救治救助应遵循下列原则:

先救治、后救助原则。医疗机构对特殊人员须及时实施救治,不得因费用问题延误救治。医疗救治结束后及时与当地救助机构联系,转入救助机构实施救助。

属地管理原则。特殊人员的救治救助实行属地管理,各区县境内的特殊人员由区县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眉山市城区内的特殊人员主要由东坡区负责,市级相关部门协助管理。

就近就专业救治原则。“120”应按就近就专业原则安排救治医疗机构及时施救。



第三章 救治救助机构职责



第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职责:协调安排救治医疗机构;对特殊人员的救治工作进行监管;对特殊人员的医疗费用进行审核。

第七条 医疗机构职责:无条件接收特殊人员并实施医疗救治;对特殊人员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合理救治;向当地民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为特殊人员联系民政救助机构。

第八条 民政部门及救助机构、殡葬机构职责:对特殊人员进行甄别认定;对特殊人员实施救助管理和特殊人员住院治疗期间生活救助;对死亡特殊人员的遗体进行处理。

第九条 财政部门职责:将特殊人员救治救助、殡葬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特殊人员救治救助专户”;对特殊人员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核、监管。

第十条 其他部门职责:公安、城管执法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特殊人员的救治救助工作。



第四章 救治救助程序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在接收特殊人员时,须请送达者在病历上签字;“120”安排接诊的救护人员到现场救治时,应请现场群众签字证明,现场没有群众的,救护人员应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在接收特殊人员后,应及时向当地民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由民政部门进行甄别认定。

第十三条 在对特殊人员实施救治过程中,医疗机构原则上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目录和用药目录选择诊疗项目和用药。因抢救生命垂危的特殊人员时,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第十四条 因救治能力受限需转上级医院治疗时,应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转院治疗。

第十五条 医疗救治结束后需救助的特殊人员,医疗机构应及时与当地民政救助机构联系,转入民政救助机构实施救助,并完善交接手续。

第十六条 患有精神病的特殊人员在疾病治疗结束后转入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患有传染病的特殊人员在抢救治疗结束后应转入传染病治疗机构进行治疗并完善转院手续。

第十七条 特殊人员在救治过程中死亡,医疗机构应通知当地派出所和民政部门,完善相关手续,遗体由殡葬机构负责处理。



第五章 经费管理与报销



第十八条 经费来源与管理

特殊人员救治救助经费由各级财政承担,每年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特殊人员救治救助专户”管理。各区县境内的特殊人员救治救助费用由各区县财政部门负责解决。眉山市城区内特殊人员救治救助费用由东坡区财政和市财政负责解决。

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和相关医疗机构、民政救助机构、殡葬机构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原则,确保经费用于特殊人员的救治救助和殡葬。

第十九条 费用审核与报销

特殊人员的救治费用由医疗机构先行垫付或挂帐,每半年将特殊人员认定证明、入/出院记录复印件、收费清单和收费发票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卫生行政部门将审核材料报财政部门审核拨付经费。

特殊人员遗体处理费用由殡葬机构先行垫付或挂帐,每半年将公安机关、医疗机构等相关机构出具的证明材料、有关遗体处理凭证及相关票据报民政部门审核,民政部门将审核材料报财政部门审核拨付经费。

区县转入市级医疗机构救治的特殊人员,其救治费用由转出区县承担,按上述程序报销。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第三次会议议定书

中国政府 菲律宾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第三次会议议定书


(签订日期1980年12月1日 生效日期1980年12月1日)
  根据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四日在马尼拉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联络部程飞副部长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和由菲律宾共和国国家经济发展署副署长罗梅奥·M·保迪斯塔率领的菲律宾代表团于一九八0年十一月十八日至十二月二日在马尼拉举行了中菲科技合作第三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和菲律宾共和国代表团代表名单见附件一。
  双方满意地回顾了一九八0年科技合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同意菲方项目“考察血吸虫病和疟疾防治”和“考察疫苗生产(卡介苗、小儿麻痹症、麻疹)”于一九八一年执行,并同意药用植物标本和种子的交换以及中方向菲方提供的桑树苗和蚕卵应尽快执行完毕。
  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就一九八一年科技合作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承担接待菲律宾考察、实习组和提供科学实验用的种子、苗和样品,详见本议定书附件二。

 二、菲律宾共和国将承担接待中国考察组并提供科学实验用的种子、苗和样品,详见本议定书附件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菲律宾共和国将交流相互感兴趣的技术情报和资料,具体课题将由双方通过外交途径通知对方并商定。

 四、派遣考察、实习组的一方将负担考察、实习组的往返旅费。考察组、实习组在接待一方的食宿费、医药费和国内交通费由接待一方负担。

 五、双方互相免费提供的科学实验用的种子、苗、样品和类似物品并交换技术情报和资料,由提供一方提交需要一方的大使馆,并由双方代表办理交接证件。

 六、本议定书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如有新项目或活动提出,经外交途径共同商定,可在一九八一年执行并在下届会议议定书中追认之。
  双方同意中菲科技合作第四届会议将于一九八一年下半年在北京举行,具体日期将通过外交途径商定。
  附件一、二、三为本议定书的组成部分。
  本议定书于一九八0年十二月一日在马尼拉签订,正本共两份,每份均用英文写成,两份具有同等效力。
  注:附件一、二、三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       菲律宾共和国政府代表
  中国政府科技合作代表团       菲律宾共和国代理外交
  团长、对外经济联络部
    副  部  长           部    长
     程   飞           何塞·英格莱斯
      (签字)             (签字)

关于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法发[2001]20号


本院各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若干规定》
已于2001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1195次会议通过,现
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若干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机
关内设机构及新设事业单位职能》的有关规定,为规范审判监督
工作,制定本规定。
一、立案庭对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经审查认为可能有错
误,决定再审立案或者登记立案并移送审判监督庭后,审判监督
庭应及时审理。
二、经立案庭审查立案的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立案庭应
将本案全部卷宗材料调齐,一并移送审判监督庭。
经立案庭登记立案、尚未归档的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审
判监督庭需要调阅有关案卷材料的,应向相关业务庭发出调卷通
知。有关业务庭应在收到调卷通知十日内,将有关案件卷宗按规
定装订整齐,移送审判监督庭。
三、在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过程中,经庭领导同
意,承办人可以就案件有关情况与原承办人或原合议庭交换意
见;未经同意,承办人不得擅自与原承办人或原合议庭交换
意见。
四、对立案庭登记立案的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合议庭在
审查过程中,认为对案件有关情况需要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的,
应报庭领导决定。
五、对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经审查认为应当再审的,或者已经
进入再审程序、经审理认为应当改判的,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
讨论决定。
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审理报告应注明原承办人和原合
议庭成员的姓名,并可附原合议庭对审判监督庭再审审查结论的
书面意见。
六、审判监督庭经审查驳回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或者经过
再审程序审理结案的。应及时向本院有关部门通报案件处理
结果。
七、审判监督庭在审理案件中,发现原办案人员有《人民法
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人民法院审判纪
律处分办法(试行)》规定的违法违纪情况的,应移送纪检组
(监察室)处理。
当事人在案件审查或审理过程中反映原办案人员有违法违纪
问题或提交有关举报材料的,应告知其向本院纪检组(监察室)
反映或提交;已收举报材料的,审判监督庭应及时移送纪检组
(监察室)。
八、对不服本院执行工作办公室、赔偿委员会办公室办理的
有关案件,按照本规定执行。
九、审判监督庭负责本院国家赔偿的确认工作,办理高级人
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工作的请示,负责对全国法院赔偿确认工作
的监督与指导。
十、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可根据本规定精神,
制定具体规定。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